孔子孟子为什么都叫子(老子,孔子的子是名字吗?子的含义)

来源:八戒影院人气:997更新:2022-06-11 16:30:20

这条问题提得好。要回答得准确,恐怕首先涉及“子”在先秦时期的演变,这个问题讲清楚了,事情就解释透切了。我建议头条的编辑还是请古文字专家、对上古礼制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回答会比较靠谱。鄙人不是这方面专业的,查一下手头零星的资料,提供一个大略的但还不太准确的臆说,供参考。

“子”字,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出现频率极高。例如花东甲骨卜辞,“子”出现的频率排到前五位,共超过800次,出现的地方大多代指占卜的那位主人。这就意味着,“子”在很早以前就不是指普通人,而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。按一些专家的观点,上古主流的传播纪事方式仍然是口语,文字成为通用的纪事传意工具的时间不超过三千年历史,即大约在孔子之前的数百年左右。之前,只有国家或诸侯这样的人物,在重大日子、重大事件出现时,才以简略的文字记录下来,怕事件的重要节点单凭口传会变形走样,所以在甲骨文的时代,文字不仅并不普及,而且是垄断在巫与史手中的罕有工具,轻易不用的。这就印证了“子”在身份上的重要性。这是“子”含义上的源头。

随着文明的开化发展,文字普及程度高了,书面语言成熟了,一致了,人们以文字记录和传播各种学说的时候也就到来了。所以在孔子老子时代开始,诸子时代成为中国原生文化第一个创造性的黄金时期。每位大家都开宗立派,广播其学,惠及后人,历经后世的整理弘扬,百家之说遂成文明结晶。为纪念开创者、集大成者的伟大贡献,以“子”尊之。例如在《论语》中,学生称呼孔子,有“夫子”和“子”,称夫子的很可能是孔子亲授的学生之间对老师的尊称,而“子”是孔门隔代乃至隔几代传人追记孔子话语时用的尊称。另外,我们在汉儒和宋明儒学中也见到一个现象,就是也有不少文献,如称董仲舒为“董子”,称张载为“张子”,称“二程”中的程颐为“程子”,称朱熹为“朱子”,这说明凡使用这种称呼的都是服膺其门下的后学者,以标学问所系门派。但是,没有人称王阳明为“王子”,哈哈,因为王子是专指王之亲生,不能它用啦,所有以“阳明先生”尊之。

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有趣,道教当中一些修道有德、开宗立派、广利众生的人物,甚至传说中的仙人也用“子”,真实人物如吕洞宾又称“纯阳子”,全真教派的重要人物有“全真七子”,传说中如的“玄玄子”等等。不过,一般来说,传说成仙的人物才称“子”,他们原是人不是神,是通过修练而登仙界的。

有关“子”字,就说这么多吧。细节的东西,特别是上古有关“子”的说法定位,还请有教。谢谢!

子,在古代就是后来时期的先生,现在的老师的意思,或者说程度再深一点。

孔子就是孔先生,孔老师



老子就是老先生

孟子就是孟先生

庄子就是庄先生

墨子就是墨先生

最新资讯

郑重声明: 蘑菇影视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,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,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留言反馈  -  百度蜘蛛  -  谷歌地图  -  神马爬虫  -  搜狗蜘蛛  -  奇虎地图  - 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©2019-2024·蘑菇影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