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浒传中杨志的情节(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每个章回故事情节概括)

来源:八戒影院人气:316更新:2022-06-11 16:31:53

《水浒传》中,杨志并没有给高俅送礼,因而,也就没有啥被高俅砸了。题主所提到的这个桥段,应当是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一个情节。

电视剧这么改编名著,有点让人不太好理解,原著中没有这段故事。那么,电视剧中的杨志给高俅送的是什么礼,原著中又是怎么写的,施耐庵写杨志没给高俅送礼又是什么意思呢?

电视剧证实:高俅大节不亏

翟乃社扮演的青面兽杨志与林冲恶斗朴刀,没经过王伦叫停,便与林冲一同坐船上了梁山。杨志谢绝王伦的入伙邀请,回到了东京。为了重新做官,变卖了家产,准备去枢密院、殿帅府打通关节,便找到旧日同僚王制使商量。

王制使告诉杨志,枢密院使点钱就能办事,但高俅不差钱,那就不好办了。杨志说早就买了一对上好玉料,请工匠打造了一对玉瓶,贿赂高俅。这对玉石宝瓶目测大约有30cm高,玉质非常好,雕工也十分精良。克工之日,杨志便拿着这对玉瓶见到了高俅。

高俅几乎是以讥讽的口气诘问杨志,说这对玉器真实个好东西,杨制使花了多少钱啊?杨志据实回答说,花了五六百两银子。高俅说,杨制使不会把花石纲偷偷卖了,换了这对玉瓶吧。杨志赶紧辩解,花石纲确实是沉到黄河里了。

高俅也不深究,话头一转,说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杨制使是不是响听听玉碎的声音啊?说罢,高太尉便把两只玉瓶砸掉了。

砸完玉瓶,高俅大怒,喝骂杨志,十个制使押运花石纲,唯独你遇到了风浪。这等重罪就连本太尉也担待不起,何况你一个小小的制使。

电视剧中,高俅砸礼物,大概是想说,高俅原本还是很喜欢杨志礼物的,但却怀疑是杨志以花石纲换来的,不敢收。而且,花石纲是宋徽宗的御用之物,失陷花石纲的责任重大,不是五六百里银子的礼物所能摆平的。

电视剧这样改编,似乎很有点道理,高俅原本是很贪的,但也有胆小怕事的时候。然而,从剧情所演绎的故事看,我倒是觉得高俅还是很有原则的,大是大非问题上丝毫不含糊。因为,杨志的罪责早已被朝廷豁免,高俅若是收了这对在导演眼中很值钱的玉器,给杨志安排个官职,谁也不会追究。何况,上面还有枢密院顶着,杨志已经买通了枢密院,高俅不过做个顺水人情而已。

电视剧这一改,反倒印证了历史对高俅的评价:大节不亏。

但是,这般电视剧又是以续书的基调改编的,续书中的高俅与施耐庵原著的高俅又大不一样。七十回书之后的故事中,高俅是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的“四贼”之一。既然电视剧以续书的思想内容改编,又为何把这个高俅演得很有点正能量呢?

我如今还搞不懂,高俅砸杨志的玉瓶,究竟是什么意思。我觉得,如电视剧这般演绎,高俅不收杨志礼物,将他法办,做的很对。

原著中,杨志没有给高俅行贿

却说杨志得到朝廷豁免令,便雇人挑着一担财帛前往京城。途径梁山时,遇到林冲取投名状,先抢了这担财帛,杨志便与林冲打了起来。王伦因为担心林冲,便带着杜迁、宋万来到了梁山脚下,叫停了两人的厮杀。

王伦与杨志见面,听说他是殿帅府杨制使,便想起了在东京应举时的事情。王伦与杨志大概是同科吧,所以,王伦十分热情地把这个同年请到了梁山。喝酒之时,王伦忽然想起留下杨志与林冲做敌。但杨志却坚持要回东京,做回殿司制使。

写到这里,恐怕又会有读者诟病杨志了,这厮当真官迷得很。其实,杨志要做回殿司制使,正是因为他不辱没祖宗,要去边上一刀一枪搏杀,一雪国耻家仇的大伏笔。《水浒传》中的杨志,就是历史真实中的“招安巨寇杨志”,这件事,咱们下文再讲。

杨志告别了王伦等人,挑着那担财帛到了东京。书中写道:

过数日,央人来枢密院打点,理会本等的勾当,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,买上告下,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。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,方才得申文书。

杨志经过中间人到枢密院打点,枢密院也按照杨志的请求,补了殿司制使职役。枢密院又派人引着杨志,拿着文书去殿帅府报到。这其中,根本就没有向高俅行贿,也没有请工匠打造玉器,更没有高俅怒砸玉瓶的这么回事。

但是,电视剧中有一段情节大致出自原著,这个情节就是剧中高俅砸礼物之后骂高俅的那番话。书中是这样写的:

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,大怒道:“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,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,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。又不来首告,倒又在逃,许多时捉拿不着。今日再要勾当,虽经赦宥所犯罪名,难以委用。”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,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。

我觉得,原著写得非常好,高俅这样大骂杨志,句句在理,这等逃避责任之人,岂能在殿司值守?

当然,我们也可以脑补,说杨志没有给高俅行贿,高太尉便挟私打击杨志。即便如此,仅从文本上理解,谁又能说高俅的做法不对呢?

枢密院是掌管兵权的,高俅虽然掌管禁军,但只是负责操练,没有更多的人事权,林冲能做教头,是高俅聘请的,而不是出自枢密院的任命。所以,这里出来的公文,殿帅府只能遵照执行。但是,高俅却敢顶回枢密院的任命文书,不接受杨志这个不负责任的官员,这样的高太尉难道是个奸臣吗?

何况,杨志是个在逃犯,东躲西藏的,哪里得来的这担财帛?故而,电视剧改编原著,说高俅怀疑杨志是以花石纲换了一对玉器,还真有几分道理。

不过,如果我们再往下读,就会觉得原著高俅的做法,恐怕真有杨志不行贿而难为青面兽的意思了。

杨志行贿,原来不仅是为了做官

高太尉怒顶枢密院,将杨志赶出了殿帅府。吃了这一闪,杨志打落门牙肚里吞。财帛使尽,杨志落魄,在客店中叹息道:只为洒家清白姓字,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。指望把一身本事,边庭上一鎗一刀,博个封妻荫 子,也与祖宗争口气

杨志这一叹,才道出了他行贿枢密院,要补殿司制使的真正目的。

在梁山脚下,杨志曾经自我介绍道,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,五侯杨令公之孙。这一笔写得很含糊,杨志到底是杨令公家哪一脉的后代呢?

这个疑问其实没有多大意义,但查阅历史,杨家将中倒真有做过“殿司制使”的。杨令公的儿子杨延浦、杨延瑰、杨延贵、杨延彬同时担任过殿直。

北宋时期的殿值,大概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,也经常给皇帝办差。《水浒传》中写杨志为殿司制使,与他爷爷辈所做的官,在很大程度上,职责也基本相当,押运花石纲,就是替皇帝办事。所以,杨志是为了不辱没祖宗,这才舍财行贿去求官的。

杨志的这番心事,从他在客店中的叹息中可以解读得出来,此人并不是个官迷。

我在上文中提到,《水浒传》中的杨志,就是梁山真实中的“招安巨寇”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等史料中,杨志曾经在种师道、种师中手下担任选锋首。选锋首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,梁山好汉杨志当然就是八骠骑兼先锋使了。鲁达的故事,其实是以历史真实中的杨志来写的,这个杨志就是一个在边上一刀一枪搏杀,抗击外藩的好汉。

却说杨志在客店中叹息一夜,第二天便拿出祖传宝刀,到集市上变卖。然后,就发生了杀牛二的故事。这段故事,隐藏的就是历史真实中的杨志,这个杨志也就是种师道手下的选锋首,曾经攻打过辽国幽州。

《水浒传》中的生肖都是有隐喻的,影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。杨志卖刀故事中杀掉的牛二,隐喻的是两个同时出生在牛年的历史人物,分别是后周末帝柴宗训、辽国萧太后。这两人同时出生于963年,属牛,两头牛岂不就是“牛二”?

但是,杨志故事中杀的只是一头牛,也就是辽国萧太后。一为阳,二为阴,牛二就是隐写的萧太后。这个萧太后在宋太宗“雍煕北伐”之战中两败宋军,俘获了杨志的先祖杨令公。金刀令公被俘,宁死不屈,饿死于辽军之中。萧太后下令枭其首级,传首边关,鼓舞士气。辽军士气大振,全线出击,打得赵光义只身乘驴车狼狈逃命。

因而,《水浒传》中的杨志就是杨家将的后代,求官、杀牛二是他时刻不忘国耻家仇。如此杨志,便是梁山好汉“替天行道、保境安民”,与外藩作战的总线索。

杨志行贿原来隐藏的是这个意思,解开这其中的玄机,那就是高俅的不对了。因而,施耐庵笔下的高俅没有受贿,不能算是个好官。电视剧中高俅怒砸玉瓶,也不是一个清官。

水浒传中杨志送礼高俅,是很经典的一个桥段,

如果高俅是贪官,丢了十几大车财宝,送俩玉瓶?你觉得有用吗?

如果高俅不贪,拿玉瓶行贿就更蠢,

其实水浒传从生辰纲被劫发端,

都是梁山的视角,

朝廷折腾生辰纲,有更深的用意,

皇帝准备北伐收回失地与辽国开战,国内水路陆路交通先要打通,不然如何运军粮军需?

生辰纲只是个由头,是抛出来用来治理运输线的,杨志不明所以,不走大路非走黄泥岗,导致朝廷白搭进去生辰纲,啥问题没解决,车匪路霸没肃清,东西也没了,这是两个玉瓶能摆平的事吗?

蔡京高俅那是奸臣但却不缺财宝,高俅做事不够光明磊落,但能深得皇帝喜欢绝不仅仅因为会踢球,





最新资讯

郑重声明: 蘑菇影视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,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,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留言反馈  -  百度蜘蛛  -  谷歌地图  -  神马爬虫  -  搜狗蜘蛛  -  奇虎地图  - 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©2019-2024·蘑菇影视